资源中心 技术分享 耗竭型抗体:推动细胞功能的深入解析

耗竭型抗体:推动细胞功能的深入解析

百英生物 2025-06-06 34

免疫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人体高效的防御机制,通过T细胞、B细胞以及抗体等关键成分,能够有效清除病毒、细菌等外来抗原。其中,抗体作为免疫系统的核心产物,承担着中和病原体的重要任务。然而,在面对某些慢性病毒感染(如HIV)时,科学家们发现,即使体内存在大量抗体,仍然无法彻底清除病毒。

研究发现,长期的抗原刺激会使T细胞逐渐丧失其正常的免疫功能,从而无法有效对抗病原体。为进一步探索细胞功能,研究人员通过人为耗竭特定类型的细胞(如T细胞、B细胞或NK细胞),可以观察这些细胞在免疫反应或疾病发展中的具体作用。

为了实现耗竭特定类型的细胞,通常依赖于特定的技术手段。例如,使用耗竭型抗体(Depleting Antibodies)、化学诱导清除、基因编辑技术或小分子抑制剂等,均可实现目标细胞的清除。其中耗竭型抗体通过结合目标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,并依据相应的机制,从而实现目标细胞的功能验证。

何为耗竭型抗体?

耗竭型抗体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单克隆抗体,是实现细胞耗竭的主要工具之一,它们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目标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上。通过这种结合,耗竭型抗体可以引导免疫系统对这些目标细胞进行攻击和清除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这类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广泛使用,用于揭示特定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。

耗竭型抗体是如何工作的?

抗体的作用模式有很多种。抗体可直接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,阻断癌细胞生长所需的信号通路,诱导凋亡或阻止导致不受控制细胞增殖的配体结合。其中一些抗体抑制免疫细胞受体与癌细胞的结合,例如 PD-L1、PD-1,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图1-1)。某类抗体以重组形式(如单链可变片段scFv或双特异性抗体)用于激活T细胞以进行癌症治疗(图1-3)。抗体还可以携带细胞毒性有效载荷,作为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,或者将其整合到脂质体、病毒样颗粒(virosomes)或外泌体表面,实现货物的特异性递送(图1-4)。

耗竭型抗体通常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(CDC)、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(ADCC)或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(ADCP)消除靶细胞,如中性粒细胞的Ly6G或NK细胞的NK1.1,具体机制取决于抗体的设计及其Fc区域的功能特性(图1-2)。

抗体的作用模式
图1 抗体的作用模式


ADCC、ADCP、CDC作用机制介绍

  1.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(ADCC)

    抗体的Fab区结合目标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,Fc段与杀伤细胞(如NK细胞、巨噬细胞、中性粒细胞等)表面的Fc受体结合,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。例如,NK细胞借助其FcγRIII(CD16)与结合于靶细胞上的抗体Fc段结合,活化的NK细胞释放穿孔素、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,从而导致靶细胞凋亡。

    ADCC作用机制
    图2 ADCC作用机制
  2.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(ADCP)

    抗体的Fab区结合目标细胞的抗原表位,Fc段与单核细胞、巨噬细胞、嗜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细胞表达的FcγRIIA(CD32a)、FcγRI(CD64)和FcγRIIIA(CD16a)结合,介导吞噬细胞来吞噬目标细胞。吞噬细胞通过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体相结合,活化后释放穿孔素、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杀伤靶细胞,使靶细胞凋亡。

  3.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(CDC)

    抗体的Fab区结合目标细胞的抗原表位,Fc段与血清补体分子C1q结合,激活补体经典途径,形成膜攻击复合物(MAC),造成细胞膜溶解,对靶细胞发挥裂解效应。

    抗体依赖的作用机制
    图3 抗体依赖的作用机制

耗竭型抗体的工作场景在哪?

  1. 基础研究

    通过耗竭特定免疫细胞类型来研究其在疾病模型中的功能,例如B细胞、T细胞和NK细胞等。

    耗竭细胞类型
    图4 耗竭细胞类型

    近期,伦敦大学学院Sergio A. Quezada、Felipe Galvez-Cancino等人在《Immunity》发表题为“Regulatory T cell depletion promotes myeloid cell activation and glioblastoma response to anti-PD1 and tumor-targeting antibodies”的研究,探究了调节性 T(Treg)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(GBM) 进展中的作用,并探索了靶向 Treg 细胞疗法的潜力,为这种难治性癌症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。

    Immunity文章

   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小鼠GBM模型来评估Treg细胞耗竭对小鼠GBM肿瘤微环境的影响。研究发现单独使用抗PD-1抗体治疗效果有限,而联合使用抗CD25抗体(耗竭Tregs)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(图5)。

    小鼠生存率
    图5 小鼠生存率

    使用抗CD25NIB抗体治疗Treg耗竭后,Fcγ受体的单核细胞衍生巨噬细胞的吞噬表型增强,表现为吞噬相关基因的上调和吞噬功能的提升(图6A),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(ADCC)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(ADCP)提供了更强的基础。研究人员进一步在表达 B7-H3 的皮下小鼠模型中也证实了 Treg 细胞耗竭与具有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(ADCC)/ 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(ADCP)功能的肿瘤靶向抗体联合使用的治疗价值(图6D)。

    Anti-CD25促进Fcγ受体的单核细胞衍生巨噬细胞吞噬
    图5 Anti-CD25促进Fcγ受体的单核细胞衍生巨噬细胞吞噬
  2. 临床应用

   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中,耗竭型抗体可以用来清除异常活跃或有害的免疫细胞。在癌症治疗领域,例如,针对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的利妥昔单抗(Rituximab),它能够有效地耗竭体内的B细胞,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,为患者带来希望。

    今年3月上市的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,是一种靶向CD19的单克隆抗体,主要通过耗竭B细胞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。伊奈利珠单抗通过与B细胞、浆母细胞及部分浆细胞表面的CD19结合,导致表达CD19的B细胞耗竭,触发抗体依赖性细胞溶解(ADCC),导致这些细胞被清除,从而减少致病性自身抗体(如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)的产生。伊奈利珠单抗适用于抗AQP4抗体阳性的成人NMOSD患者,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并延缓残疾进展。

    截图来自CDE官网
    截图来自CDE官网

订阅技术分享

精彩回顾

耗竭型抗体:推动细胞功能的深入解析

免疫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人体高效的防御机制,通过T细胞、B细胞以及抗体等关键成分,能够有效清除病毒、细菌等外来抗原。其中,抗体作为免疫系统的核心产物,承担着中和病原体的重要任务。然而,在面对某些慢性病毒感染(如HIV)时,科学家们发现,即使体内存在大量抗体,仍然无法彻底清除病毒。研究发现,长期的抗原刺激会使T

2025-06-06
技术分享
IL-17在炎症领域以及神经应用领域呈现出多点突破

白细胞介素-17(IL-17)是属于IL-17细胞因子家族的一种关键促炎症细胞因子,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7产生。它能够诱导多种与炎症相关的趋化因子、细胞因子及抗菌蛋白的产生,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。此外,IL-17还参与了慢性炎症和炎症相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。目前,针对IL-17或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(如Secukinumab、Ixekizuma

2025-05-07
技术分享
FC受体蛋白:解码免疫应答的“智能钥匙”,助力生物医药新突破

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,FC受体蛋白作为免疫系统调控的核心分子,正成为肿瘤治疗、抗体药物开发等领域的“明星靶点”。无论是探索免疫微环境的奥秘,还是加速创新疗法的诞生,它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 Fc受体根据其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以下几类,每类受体都有其特定的靶标和功能

2025-04-08
技术分享